合作QQ: 732055019

科技独角兽炉边谈话实录|特赞:一场技术赋能创意的商业探险

2023-02-04 18:05 阅读 112

原标题:科技独角兽炉边谈话实录|特赞:一场技术赋能创意的商业探险

「科技独角兽炉边谈话」是线性资本旗下Linear Fellow项目 与创业知识分享平台Linear Academy推出的创业经验分享活动,每期邀请一家科技「独角兽」分享他们从0到1、从1到100的创业故事,促成创业者之间的交流。2022年年底,我们举办了首次线下活动,并通过线上连线直播的方式与Linear Fellow互动,邀请线性资本创始人Harry与特赞的创始人范凌,分享特赞早期的创立故事,以及线性资本作为特赞天使投资人(2015年投资)在这七年多里对特赞的观察与思考。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范凌与 Harry 谈话的部分内容,更多关于科技独角兽的故事,欢迎关注线性资本后续活动信息和文章。

嘉宾介绍

范凌,特赞创始人及CEO,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2017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全球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

特赞Tezign成立于2015年, 致力于搭建创意内容的数字新基建,为全球品牌提供 内容体验的生产、管理、分发、分析的解决方案,赋能品牌的内容数字化转型,助力品牌以内容驱动增长。

王淮 Harry,线性资本创始人及 CEO。线性资本成立于2014年,聚焦“前沿科技+产业”方向的投资,即以数据智能、数字新基建、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及传统领域的新技术变革(如生物医疗、材料、能源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应用于各个垂直产业大幅提升产业效率,赋能其解决痛点问题,完成产业升级,通过产业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实现商业价值的超额回报。线性坚持从早期阶段切入,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持续给予支持。目前线性资本共管理十支基金,总管理规模约20亿美元,已在早期投资地平线、酷家乐、神策数据、特赞、思灵机器人、数数科技、Rokid、观远数据、斗象科技等超过120个创业团队,已投资项目估值合计约200亿美元。

谈话内容

Harry:范老师曾经在UCB、央美、同济等海内外知名高校担任大学老师,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去创业?

范凌:我在高中的时就已经有了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和创业的想法。在我高三的时候,那是1999年,我们家旁边有一个书店,当时引进了英文版的《商业周刊》,里面有一个故事给当时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个关于蛇吞象故事,讲的是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的过程,让当时的我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了憧憬。之后我还在中文版的《商业周刊》上了解了邵亦波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互联网行业的向往,也希望未来能在互联网行业中成就一番事业。可惜在我高考那年正值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期,我最终没有去学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但创业的种子已经在我的心中埋下了。

在我大学和研究生生涯中, 发现学校是一个能够将过程当做结果的地方,尤其是在科研领域,不管是成功或是失败的科研都有研究的价值,这与创业的强结果导向是有冲突的。直到201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美国顶级名校斯坦福、MIT、CMU等在创业领域都做得非常出色,哈佛也希望能够出台系列的课程和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创业。当时我正在哈佛读博士,受此鼓舞我一直在研究当时非常有意思的公司(如Airbnb等),发现创业让我很兴奋,因为它能够解决我在博士期间想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踏出了创业的第一步,现在回头看, 选择创业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决定,因为当时选择创业时,我脑海中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完全没有考虑好产品规划、商业模式、团队规划等问题,但我始终充满热血和激情,高三播种下的那颗关于创业的种子在那一刻悄然发芽了。

Harry:特赞在从0到现在的过程中,变与不变的东西是什么?

范凌: 变的是我们始终与时俱进的产品形态,不变的是想要做设计创新的初心。与大多数初创企业不同,特赞当时并不是先发现具体问题,而是发现了系统性的方向机会就选择创业的。这样的选择也意味着在初创期的特赞及特赞的投资人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成功的概率也更低。在此也非常感谢Harry当初的赏识,我常常会翻当时的BP,现在回头看当时的BP其实是非常稚嫩的。

Harry:线性当初选择投资特赞,更多的是对于创始人范凌老师的认可。从多年的实践来看,线性当时的眼光是准确的。当时的线性也正处于初创阶段,在投资方法论的积累上尚处于早期,我们对人的判断更加依赖感觉。这么多年过去,我们也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在看创始人团队时也有自己的一套规矩,但我们现在反而担心这样一套规矩未来会把像范老师和特赞这样的优质人才与项目筛出去。总而言之,线性和特赞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相遇了,也促成了今天的一段佳话。 在天使轮阶段,范老师曾经收到许多投资机构的offer,其中不乏知名大基金,最后为什么选定了同为初创公司的线性资本?

范凌: 我在选择投资人最看重的是投资人是否有能力陪伴特赞成长。在当时的环境下,市场上大部分投资人都是财务投资人,自己本身没有产品、技术等背景,也没有真正参与过一家科技公司从0到1的发展。同时,大部分投资人对于特赞的产品、商业模式、业务等要求比较严苛,很多要求与当时特赞的发展阶段并不匹配。

而Harry与当时见到的大部分投资人都不一样,Harry有创业者的干劲以及资深的产品技术背景。我和Harry第一次见面时,Harry的着装就像一个北美初创公司创始人,与创业者相似的气质吸引了我。同时,了解Harry的背景之后,我认为一个深度参与到Facebook从0.1到1过程中的投资人对特赞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Harry曾说只要特赞有需要,线性会马上出现。

最后,相较于大机构,特赞更愿意和初创基金相互成就,一起成长。特赞也希望能够成为线性知名的portfolio,和线性一起讲好特赞故事。

Harry:在特赞从0到现在的创业过程中,范老师能否分享你曾经做过的最骄傲以及最后悔的决定?

范凌: 我做过最骄傲的决定是始终坚持技术+创意的产品战略,坚持大客户服务战略。在特赞的初创阶段,大部分ToB企业认为有价值的客户是SMB客户,市场认为只有服务小客户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且当时对于大客户的市场教育尚不成熟。特赞始终坚持服务像阿里这样的大客户,并在服务过程中提升产品能力。同时, 特赞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想做的,什么是能做的,在三个圈中找交集,这个交集就是我们实际会去做的。在特赞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客户的许多定制化需求,但我们既没有沿着客户价值无限延展,也没有始终做市场热点方向,而是在内容管理系统方向上深耕,并且努力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中国领先、世界一流产品。

最后悔的决定则是 在战略层面操之过急,主要体现在扩张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特赞在获得新的一笔融资之后,非常希望公司能够走向体系化发展的道路,对于扩张有更加乐观的预期。这也导致了我们差一点租了远远超出业务发展阶段的大面积办公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试图去招聘更加专业的商业化人才,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土壤,这部分人才也并没有留住,同时还伤害了部分从草创时期一起创业的伙伴。

Harry: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哪些是worthy mistakes,有哪些是能够避免的?

范凌: 我把在创业过程中犯的错误分成两类:一类是初心和动机层面就有错误;另一类是初心没有错,具体实现的方式与方法错了。特赞犯的错误更多的是第二种,优化人才结构这件事情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我们在每个阶段的团队管理规划和具体执行策略。

Harry:特赞在团队招聘的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变化,招人的原则与标准是否有改变?

范凌:特赞目前整个团队拥有300+员工,在员工招聘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选择高潜且愿意加入特赞的人才,依靠他们完成了特赞从0到1的蜕变。

第二阶段: 引入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好处是在公司发展上贡献较大,帮助团队做了许多商业化尝试,开辟了新的业务线,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坏处是成本过高。

第三阶段: 同时招聘高潜人才和有经验的行业OG。针对高潜人才,提供完整的培养体系;针对行业OG,依靠市场化的方式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为公司做贡献,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时刻注意要先做事再做朋友。

Harry:在产品创新上,特赞更希望给客户一匹更快的马还是颠覆客户需求的一辆汽车,如何看待这两类创新在ToB市场上的应用情况?

范凌:我始终认为企业家和发明家是两个不同的角色, 创业者更多的还是承担企业家的角色,一个企业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带领公司在市场上生存下去,而不是追求足够创新的发明。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需要产品创新。以ToB场景为例,伟大的ToB公司极度重视客户价值,能够通过客户价值反向驱动产品创新。特赞目前关心的事情是如何达到better PMF,当下中国SaaS企业始终绕不开定制化的一大原因就是产品与服务不够好,所服务的客户与场景并没有非常明确,如果提供的产品已经超过客户预期的5到10倍,也许客户就不会提出定制化的需求。以云计算为例,云计算技术的诞生与商业化应用主要发生在ToB场景,而并没有发生在ToC场景,这同样是由客户价值驱动而导致的技术与产品创新,当然也包含了企业家对于未来技术的想象。

Harry:特赞如何理解产品、技术与业务之间的关系?

范凌: 特赞始终认为营销只是结果的外化,产品和技术才是决定业务好坏的关键。最好的营销手段是足够优质的产品与技术,客户有相关领域的需求时第一时间会想起你。特赞希望客户有内容数字化转型、设计智能化等需求时想起特赞,如果客户有相关需求却没有找我们,这不是营销触达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产品的最佳实践没有完善到最好的状态。

特赞非常清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比如涉及用户数据储存的产品我们不做,但和内容资产相关的我们一定会做。有些需求可能不是当下客户马上就需要的,比如AIGC相关功能,但特赞也会通过技术驱动的方法将这些需求推动下去。

Harry:如何看待未来的创业机会,成为一名创业者的好处是什么?

范凌:我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将会诞生许多机会,特赞希望能够成为在中国的伟大的数字化企业。 特赞认为一个伟大的企业最核心的界定标准是:是否能够覆盖到核心目标人群的一半。特赞愿意为了向做出卓越产品,成为卓越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对于我个人来说,创业能够让我每天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能够获得源自内心的幸福。同时,创业也能够让我保持高速地认知迭代,每年在和投资人交流汇报全年情况时,都能察觉自己在认知层面的进步。

Harry:范老师最近三个月在认知层面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范凌: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是对公司和个体生与死的思考。 我认为前两年的市场就好像白垩纪,特赞是白垩纪的小恐龙,能够幸运的存活下来;今年就好像到了白垩纪灭亡的时期,如果特赞没有主动进化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关于线性资本

我们正在招聘人才加入投资团队,目前开放多个职位,详细信息请点击这里

线性资本 Linear Capital 是一家聚焦“前沿科技+产业”方向投资的早期投资机构,即以数据智能、数字新基建、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及传统领域的新技术变革(如生物医疗、材料、能源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应用于各个垂直产业大幅提升产业效率,赋能其解决痛点问题,完成产业升级,通过产业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实现商业价值的超额回报。目前总共管理十支基金,管理总规模约20亿美元。

我们投资阶段以天使至A轮领投为主,每个项目投资典型金额为300到800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

目前已在早期投资了地平线(US$3B)、酷家乐(>US$1B)、神策、特赞、Rokid、观远数据、思灵机器人等超过120个创业团队。线性已投资项目估值合计约200亿美元。

短期内,线性资本正在努力成为最好的「数据智能科技基金 Data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Fund」,并在长期内逐步打造成最有影响力的「应用性前沿科技基金 Fronti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Fu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分类: 代币 关键词: BNB
原文 编辑 投诉 置顶 分享
推荐
快讯


版权所有© 链图网    切换手机版 查询收录